春季的中醫養生—春天的節氣(1)

春—這個字,古時寫做:萅,

也就是林,林野;

加上日,太陽光照射;

屯,像一粒種子上下冒芽,生根。
表示經過了嚴冬,陽光照射,大地回暖,草木的種子生根發芽。


春,推也-東漢·許慎《說文》
也即有春陽撫照,萬物滋榮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等意。

(可參考:秋燥的中醫養生—秋天的節氣(1)

在北半球自夏至起白晝漸短而夜晚漸長、陽氣漸消而陰氣漸長,相應萬物進入收、藏階段的規律;自冬至開始白晝漸長,而夜晚漸短、陽氣漸長而陰氣漸消,相應萬物進入生、長階段

春天的節氣

春天的節氣一共有六個,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農民曆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這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散佈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及春秋冬四個季節中,是代表農業社會,起居作息的指南與生活寶典,與農作物的耕種、生長、收割、貯藏有密切相關。

  • 立春(國曆2月3—5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農民常根據立春天氣、預期一年之收成因此有:
    • 「立春落雨透清明」,意思是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的天氣都會是多雨的。
    • 「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則象徵立春若遇晴朗天氣,便是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好預兆。
  • 雨水(國曆2月18—20日):雨水的原意,是指立春之後東風解凍、雪水
  • 溶化、此時農民開始耕種之時。而在台灣,天氣開始回暖後,北部地區則因受東北季風影響,降雨機會較多,也就形成了「春雨綿綿」的景色。
  • 驚蟄(國曆3月5—6日):天地陰陽接觸頻繁、大地激盪、產生閃電、雷聲隆隆、春雷驚動了蟄伏的昆蟲類,紛紛從土中石縫中鑽了出來,「驚蟄鳥仔曝翅」,表示這個節氣來臨後不但土中蟄蟲出動,連鳥兒也飛出老巢,停在樹枝上晒太陽。
  • 春分(國曆3月20—22日):「春分,日暝對分」,春季過了一半、陽光直射赤道上方、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因而畫夜平分。春分時節氣候變化大,氣溫不穩定,因此人或作物極易於此時生病或感染病蟲害。
  • 清明(國曆4月4—6日):春暖花開,景色「清明」。此時草木茂盛水稻進入發芽分化期。這時候氣候不穩定、作物生長易受影響、甚至寒流常會讓人疏於防範。
  • 穀雨(國曆4月19—21日):「清明田、穀雨豆」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農家已春耕完畢、水稻長成幼穗、田裏需要更多的水來滋潤。這時候氣候已漸轉暖和,東北季風已逐漸轉變為偏南風夾帶著豐沛的雨水而來。

下段我們再來討論春天對人體會造成怎麼樣的情況,又如何調整與養生唷!

(108/04/27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健康講座 春季的中醫養生)

Reference:

  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理論辨析兼探中醫適時養生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 2008年第14卷第6期
  2. 二十四節氣與農漁民生活(內政部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編印)
  3. 「臺灣生活圖曆」(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
  4. 田園之春叢書-臺灣二十四節氣